卓越教学|李新红:如何上好专业基础课

2022-07-07 261

李新红 第九届卓越教学奖获得者

欧宝app官方网站下载农业与生物学院教授。主讲上海市一流本科课程《动物解剖学》、本科专业基础课程《动物学》以及研究生专业基础课程《细胞生物学》等课程。获欧宝app官方网站下载教学成果“一等奖”及首届“佳和”教学奖,欧宝app官方网站下载“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奖、“烛光奖”一等奖及“优秀教师”一等奖,欧宝app官方网站下载教书育人奖(个人奖)三等奖等奖项,4次获评校级优异学士学位论文(Top1)指导教师等。

传统教学观认为,专业基础课的教学目标定位是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专业基础知识与基本原理,为后续专业课程奠定基础,其在教学方法上以知识讲授为主。尽管专业基础课存在学科差异,但在教学方面普遍面临“枯燥乏味”、“被动学习”、“专业情绪”等共性问题。伴随高等教育的改革以及“四新”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基于学校“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理念,专业基础课的教学定位也应被赋予新的内涵与使命,它不只是为了传递基础知识,其根本宗旨应是培养专业领域的人才。为此,专业基础课的教学模式须破旧立新,围绕“知识拓展、崇尚探究、注重实践、立德情怀”等多重目标来设计和实施,服务于综合型人才培养。

以本人承担的《动物解剖学》课程为例,该课程具有知识点杂乱、枯燥乏味以及难于理解掌握等特点,学生重修比例较高。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立足于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真实问题,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思政、课堂细节等方面尝试改革,以期摸索出能够解决教学真问题的有效教学模式。

一、教学理念的更新与转变

专业基础课不只是“基础”,它是为专业课学习奠定必要基础的课程,也是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技能必修的重要课程。增强专业基础课知识结构的系统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是“教育增值”的重要保障。专业基础知识只是一个载体,它是为学生的专业能力增长服务的。因此,传统的教学理念要同步更新,从“以知识为中心”向“以学生学习效果为中心”转变,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与能力。在该理念的指引下,《动物解剖学》课程的教学设计以动物临床兽医行业实际需求为导向,从动物疾病诊疗行业的实践视角设计不同单元的教学模块,并尽可能与临床实践相衔接,通过将理论授课与实践教学相融合,培养学生理论素养和兽医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的横向与纵向组织

在教学内容方面,根据解剖学知识内容的属性进行“模块化”重构,遵循教学内容的横向组织与纵向组织原则。

1、横向组织

专业基础课的教学内容不能局限于当前课本,需要突破课本的知识边界,促进相关学科之间知识的横向流动与融合。这就要求教师在做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能够有主动打破学科界限的意识,在一定程度上融合其他学科或专业的内容,保证教学内容的横向联系,以便于学生在一个相对整合的知识背景下去探索现实问题的解决方案。《动物解剖学》这门课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将基础知识点与《动物生理学》《动物胚胎学》两门课程中相关联的知识进行融通,实现知识面的拓展与丰富。同时,针对《动物营养学》《动物繁殖学》《动物病理学》等后续专业课程,也会适时地将相关知识提前引入当前的教学中,尽可能建构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以利于学生在攻克专业难题的过程中拥有一个“大专业”视角和系统性思维。

2、纵向组织

专业基础课要体现广度,也要保证其深度。知识是不断更迭与发展的,教学内容要与学科发展趋势相接轨,要将学科前沿动态融贯其中。按照知识的逻辑序列,从已知到未知、从具体到抽象的原则去编排教学内容,尤其是要兼顾本学科的学术前沿,保证教学内容的纵向拓展,使得学生从基础知识的“机械记忆”向“深度学习”迈进。例如,在动物解剖学内脏器官解剖基础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把“动物器官移植”这一热点研究领域涉及到的主要内容融入教学设计体系中。

3、教学案例

以人体首次接受猪的肾脏、心脏器官供体移植的进程为例,从讲解器官的基本解剖学结构及生理功能开始,到器官的体外保存,此过程涉及到血液中氧含量、Na、K离子平衡等《动物生理学》课程内容;猪的肾脏、心脏器官在移植入人体前必须进行供体猪的基因修饰、免疫方案及生物安全评估等生物学过程,其中涉及《动物生物技术》《动物免疫学》等后续专业课程中的原理及相关技术手段。在整个讲解过程中,通过横向组织多学科的知识内容以保证知识面的广度,同时,以“动物器官移植到人体”这一学科领域的热点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加深学生对专业应用的认知,实现专业基础知识的纵向延伸与迁移。

三、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

教学要做到因势利导、循循善诱。我们所教的对象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学习主体,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必须加以引导,才能促进学生主动地将知识吸收和内化。在教学方法上,要摆脱单一的讲授式教学,将讲授式、探究式等多种教学方式有机结合。选取一些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发展学生高阶能力的教学方法。

《动物解剖学》这门课使用了基于案例学习(Case-Based Learning, CBL)的教学方法。选取一些典型的、前沿的案例作为教学的抓手,将专业基础知识的原理嵌入案例中,通过带领学生对案例进行解剖与分析,引导学生从具象的案例中去提取并掌握抽象的理论知识,同时鼓励学生以案例为依据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样的教学方法有利于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且弥补理论授课与临床实践的断层缺陷,为学生未来进行实践与应用做好准备。

四、 课程思政的自然融入

专业基础课教学不仅承载着知识传授的任务,还肩负着促进专业认知、引领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道德修养的育人使命。《动物解剖学》课程基于“新农科”人才培养理念及“六卓越、一拔尖”人才培养计划,挖掘思政元素并探索将其自然融入专业教学的方式方法。结合课程相关内容进行经典事迹、社会热点议题以及生活中常见案例的解读与分析,努力做到将立德树人与学科教学相融合。以下展示一些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的案例。

(1)史方苞、张鹤宇、谢铮铭等我国著名的家畜解剖学教育家,为我国高等农业教育及人才培养工作做出了卓越贡献,将其事迹引入教学中,树立学科榜样与典范,鼓舞学生投身于专业研究,培养学生家国情怀。

(2)结合神经系统解剖学中大脑中枢功能定位,以大脑奖赏中枢为例,通过大脑中枢解剖及功能定位,解释吸毒、酗酒、赌博为何会上瘾?通过阐释“上瘾”的原理来突出其对人的危害性,引诫学生要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3)在促进专业认知方面,将专业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在讲解动物肌肉组织和脂肪组织的解剖学结构特点时,自然地引入“市场上假冒伪劣肉类食品”这一现象,让学生思考如何辨别羊肉卷、牛肉卷的真伪?带着问题来学习这一知识点,学生自然而然地充满兴趣与探索欲。

(4)考古学家揭露黑心商家利用猪肩胛骨冒充羊前肢骨骼,其依据是家畜骨骼器官解剖学差异比较这一知识点,以此案例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心静如水、良知清澈及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职业道德与人格品行。

(5)哈佛大学著名教授所谓“心肌再生”造假事件震惊了学术圈,心肌干细胞根本不存在,因而皮耶罗·艾佛萨的31篇论文涉嫌伪造数据被撤稿。结合该案例引导学生树立严谨的科学精神,在从事科学研究工作中遵守学术规范,不断提升学术道德修养。

五、课堂“细节”的把握

上好专业基础课,获得学生认可,课堂“细节”的把握至关重要。“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在提倡 “以学生学习为中心”教学理念的同时,“师道尊严”也必须树立起来。课堂教学需要定标准、严要求,但要严之有“度”、严之有“理”。教师必须要提前考虑一些细节要求。例如,课堂考勤要求、作业要求、电子设备的使用要求等。尽可能通过适当合理的要求对学生的课堂行为进行规约,使之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专业基础课的学习中。

教师要合理有效地利用PPT,遵循“三不”原则,即讲课“不依赖” 、学生“不反感”、形式“不花哨”。尤其是在线教学过程中,教师对PPT的依赖度相对较高,在此情况下,并非直接照搬之前的课件,而是要结合学生在线学习的习惯对PPT进行更新和调整。一方面,做好PPT内容与线上、线下学习资源的有效衔接;另一方面,重新审视PPT并进行系统且细致的地调整,包括文字及标题、授课的章节顺序、导读方式、图片的配置等。

专业基础课的学习负担还体现在作业上,一般情况下作业量较大,要使得学生高质量地完成作业,教师首先要重视作业。“按时交、按时改、按时反馈”是管理学生作业的原则。教师要求学生按时交作业的同时,自身要按时批改作业,并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差异性评析,以定位学生所遇到的疑难点及未掌握的部分。在作业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及时的反馈,及时的反馈有利于帮助学生解决心中的困惑,从而建立起学习专业基础课的信心与效能感。

教学是隐性的投入与付出,学生受益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在将来。教师要持守一份真我,用心上好每一堂课,不断进行反思与总结,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

编辑:张兴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