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院动态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信息公告 > 研究院动态
【会后报道】机器人与智慧医疗高峰论坛圆满结束
发布时间: 2025-04-08

4月8日,第91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机器人与智慧医疗高峰论坛”在国家会展中心举行。会上,上海市柔性医疗机器人重点实验室正式揭牌。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骆大进,长宁区区长刘平,中国工程院院士、欧宝app官方网站下载医学院院长范先群,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欧宝app官方网站下载医疗机器人研究院创始院长杨广中,欧宝app官方网站下载副校长曾小勤出席活动并揭牌。

该实验室依托上海市同仁医院和欧宝app官方网站下载医疗机器人研究院建设,由杨广中担任主任。实验室立足于多学科领域创新交叉融合,以复杂的生命体作为切入点,开展新型材料、柔性驱动、AI和智能化、仿生与生物混合等关键核心技术的科技攻关,面向重要健康问题,研发普惠化、智能化的基层可推广的新型医疗机器人产品。同时可以探索改善人类健康新思路、新方法、新模式,促进机器人前沿技术与医疗健康技术革新的协同发展。

杨广中介绍,近年来,深度学习最新进展极大增强了机器人的感知和决策能力。与此同时,材料科学的进步和仿生设计原理的应用,也正从另一个角度塑造着机器人技术的未来。传统机器人的研发,主要集中在刚性结构和机电一体化。但由于其身体和运动灵活性受限,无法满足在复杂、精细,或狭小空间执行特殊任务时的需求。而具有灵巧性、可变形性和高适应性的柔性机器人为克服这些限制,提供了一个充满前景的方向。

下一步,实验室将链接临床、基础科研、工程技术的发展与产业化过程打造三大平台:创新技术平台、临床应用平台和产业转化平台,加强国际合作交流,组建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人才队伍,多方联动,实现“产-学-研-医-用”生态链协同,推动柔性医疗机器人领域的原始创新发展

范先群院士在会上围绕《人工智能赋能精准诊断》发表演讲。他重点阐述了AI在医学领域的应用现状与前景:AI通过整合多模态医疗数据助力精准诊断,尤其在眼科领域已实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变性等疾病的智能筛查,其OCT影像分析精度超过传统方法;多组学数据融合技术推动了个性化治疗发展,如甲状腺眼病新药研发中靶点精准定位。范院士强调AI在药物研发(缩短周期70%)、医学教育(虚拟数字人训练)及临床决策中的革新作用,并介绍团队开发的眼眶病AI诊断系统。他明确指出当前AI定位为医生赋能工具,通过"数据可用不可见"技术解决医疗隐私问题,同时展望AI在蛋白质解析、合成生物学等基础研究的潜力。最后,他祝贺上海市柔性医疗机器人重点实验室成立,呼吁医界积极拥抱AI技术,共同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张旭院士在会上系统展示了国产手术机器人远程外科的创新突破。其团队自主研发的国产机器人系统成功实现北京-三亚(3000公里)、罗马-北京(8100公里)跨洲际远程手术,双向网络延时稳定控制在50-135毫秒,带宽压缩至5-15M仍保持高清影像,关键技术指标全球领先。通过108例动物实验验证后,完成32例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含肾部分切除、前列腺癌根治等高难度术式),手术成功率100%,相关成果发表于《中华医学杂志》(CMJ)和《欧洲泌尿外科杂志》(EU,IF=27)。技术创新包括出血动态模型实时控制、兴趣区域优先传输算法,突破300毫秒延时极限,实现远程丝滑操作。在意大利国家癌症中心完成的跨欧亚大陆前列腺癌根治术,获欧洲泌尿外科大会全场两分钟致敬掌声。张院士指出,远程外科将重构医疗生态,通过"手术室联网"实现优质资源跨区域调配,特别在战创伤救治、边疆医疗中具战略价值。国产系统已构建覆盖20家医院的示范网络,技术成熟度超越国际同类产品三年以上,标志着我国在智能外科领域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关键跨越。

滕皋军院士在会上深度剖析介入手术机器人发展的核心难题与突破路径。其团队聚焦放射性粒子植入机器人研发,通过多模态影像融合(CT+超声+光学定位)和仿生倒车算法创新,实现122例临床试验中2毫米级穿刺精度,设备已进入NMPA审批阶段。针对介入领域两大痛点——呼吸门控与力传感,团队联合东南大学宋爱国教授开发动态呼吸补偿模型和微力反馈系统,将术前规划时间缩短至5分钟内。在血管介入方向,滕院士指出国产设备(如维迈医疗EDCAS)已突破导管递送同步控制技术,冠脉介入临床试验显示操作效率提升40%,但力反馈精度(±0.05N)仍需突破。他强调介入机器人必须与影像设备深度整合,并展示微纳机器人动物实验成果:磁性驱动集群在关节腔内递送效率达92%,干细胞靶向驻留率提升3倍。面对AI机遇,其团队正构建介入专用大语言模型,在肺结节穿刺规划中较传统方法缩短70%耗时。滕院士最后呼吁建立跨学科培养体系,其主导的国家医学产教融合平台已孵化4项原创技术,推动介入医学工程进入分子影像导航新纪元。

黄荷凤院士围绕生殖医学与遗传性出生缺陷防控,分享了人工智能与医疗技术的创新融合。她重点介绍了染色体深度学习技术,通过目标检测和形态矫正算法识别染色体异常,并展示了产前游离DNA检测技术,利用胎盘游离DNA无创筛查胎儿基因问题。其团队开发的慢病多基因风险评分模型结合生物样本库与神经网络,为慢性病源头防控提供了新思路。此外,她强调5G、AI与云计算的协同应用,如远程超声会诊和基因大数据超算平台,可提升诊疗效率,实现生命早期健康干预。黄院士的研究为柔性机器人在生殖操作与母婴健康监测中的应用开辟了新场景,凸显了跨学科技术融合的临床价值。

圆桌论坛论坛以“机器人与智慧医疗”为核心,由瑞金医院副院长蔡伟院长主持,欧宝app官方网站下载医疗机器人研究院创始院长杨广中,上海医学创新发展基金会执行理事长王波,美敦力全球高级副总裁顾宇韶,上海西门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总经理孔军,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前任主委、上海市医学装备质量控制中心主任李斌,华大智造副总裁杨梦作为嘉宾,探讨了三大方向:技术创新与产业转化、挑战与伦理以及未来展望。

论坛聚焦技术赋能医疗的边界与可能,呼吁产学研协同突破瓶颈,实现从精准诊断到健康管理的跨越。

 

友情链接
沪交ICP备20190057 版权所有 欧宝app官方网站下载医疗机器人研究院   流量统计
医疗机器人研究院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