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时间: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正文
每周人物
徐曼迟
发布时间:2020-05-28 15:49:53 作者: 浏览次数:


时光荏苒,大学四年转瞬即逝,转眼已经到了诉说离别的时候。回望这四年,一路走来,有过惊喜、有过泪水,我在不断尝试中收获与成长。在交大国务的学习生活于我而言,是一场蜕变。这场蜕变始于对自我意义的探寻,伴随着他人对我成长的关怀,也点燃了我沿着科研道路继续走下去的热忱。衷心感谢这四年来关心帮助过我的恩师益友;感谢母校给予我的各类平台和机会;也要感谢当初那个与欧宝app官方网站下载国务学院偶然相遇,在日后的每次挑战和艰难中拼尽全力、勇敢无畏的自己。

横冲直撞,认识自我

大学初始,我没有给自己太多框架和目的,没有要求自己做过多痛苦的取舍,我怀着对大学生活的憧憬和好奇,可谓是横冲直撞,想要的就去全力争取,因此我得到了很多意料之外的惊喜,也品尝过艰难挣扎的痛苦滋味。别人对我的评价是一个“闲不下来”的人,从大一开始我就活跃在各类学生组织和社团活动中。

大学做的第一件“稍显鲁莽”的事情是同时加入了6个学生组织,那时我担任学院青志队、外联部以及信服部干事,参加了学院辩论队,还加入了校级组织SICA、学校联络中心,身兼多职。作为青志队的干事,我带队参加各类志愿者服务活动,前往阳光之家,敬老院,一年的时间里我带领、参与过的志愿服务多达20余次;信服部的工作让我掌握了微信编辑和海报设计等诸多技能;在与学院辩论队队友讨论辩题的时候,是思维的激烈碰撞,也与学院辩论队的各位队友建立起深厚的友谊;在学校和校园的外联部活动中我也多次担任重要活动的策划和主持..如此种种经历,提升了我的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积累了丰富的学生活动经验。但是现实的确难如理想那么丰满,人的精力和时间都足够有限,看似风光与充实的背后是我无数个忙碌至崩溃的深夜,我也陷入反思:也许只有当我学会放弃,懂得取舍的时候,我才真正开始进步。我开始反问自己:我究竟想获得的是什么?我的能力与我的期待能否匹配?学习与学生工作究竟应当如何权衡?于是我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重新调整思路,当干事一年的任期圆满结束后,我结合自己的兴趣和规划,发挥自身所长,通过竞选和面试,成为了学院学生会的团委副书记以及学校联络中心的主任助理。作为学院学生会的团委副书记,我主要分管青志队与组织部,充分发挥自身的组织特长,先后开展“阳光之家系列活动:阳光校园行”、“清理校园河道”、“分享绿色:赠送多肉绿植”等多项创新志愿者服务活动,受到校青志队的大力支持和参与活动志愿者的广泛好评,获得校园十佳志愿组织的荣誉称号;组织征集国务学院学生会吉祥物,票选出的吉祥物“榴榴”也成为国务学院学生会的首个吉祥物,在学校评优活动“星火周”活动中大放异彩。在大一下学期,在深思熟虑和多方综合考量之后,我加入了欧宝app官方网站下载荣昶储才计划二期。在那里,我认识了一批志同道合、情谊相连的同行人,我们和而不同,包容各种见解和不同的声音,我们在拳拳真情中凝聚,在交流思辨中成长,在民情社情的调研中扩大生命的体验、明确人生的价值。印象深刻的是前往云南洱源进行社会实践的那个暑假,那是人生中第一次直面贫穷带来的震撼,感受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带来的难以解决的尖锐矛盾,望着那一双双渴望知识闪着光的眼睛以及泥泞的操场和拥挤的小教室,感到由衷的无力。在讨论会中同学们激烈的思辨,让我明白此行的真正目的,此行的收获最多的使我们自己,是在我们心中播下一颗种子,让我们时刻想到遥远的祖国边陲还有一群生活不那么富足的同胞,是让我们在日后做决定时不要总站在自己立场上想当然地解决问题。“心胸宜宽、眼界宜大、格局宜高、品味宜雅。”在一次次的学生活动和社会实践过程中,我不断成长,跳脱活动本身,我学会站在更大的眼界和格局中思考。

交流沉淀,重塑自我

在大二下半学期的时候选择去美国交流,那时,我对自己的未来规划依旧不太明晰,想通过一个学期的交流能够跳脱出现在的环境,放松心态,窥见内心,进行一次自我积淀。选择出国交流,意味着回国后更繁重的学习压力,同时也意味着我要割舍很多组织中我热爱的学生工作。培根曾经说过:“There are many things in the world who have been successful, and it must be because he is more than you would do, but simply because he was better than you dare”很多时候,我都感谢自己的那一份勇气。通过学校的平台,我成功在大三第一学期前往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工商管理专业进行了长达4个月的交流学习。在交流过程中,我修读了Management of human resourcesLeading peopleOpportunity recognitionMarketing strategy in a world of digital disruption等课程,在感恩节等假期沿着美国西海岸一号公路一路南下,感受着美国独特的文化,认识了来自14个国家和地区的不同的同学,多元和包容是我对这里最大的印象,参与我们这个项目的除了本科生,还有很多的是来自其他国家的或已经工作数年、或是已经创立了属于自己的企业的求学者,有些同学表示“觉得生活应当有些改变和进步”而选择参加这样的项目。这也让我明白其实人这一辈子有很多活法,不必墨守成规、一成不变,而是应当努力走出自己的舒适圈,不断学习、突破和探索。比起中国课堂而言,美国课堂中同学们的思维更加活跃,也特别善于表达,敢于表达,独特的见解和奇妙的角度给过我无数震撼和启迪,与此同时也给了我很大的压力,周围同学表达流利的口语,让我逐渐从愿意在人群前展现自己变得开始怀疑自己,畏首畏尾。但是在与老师和同学们的不断鼓励下,在一次次课程作业中与陌生人交流锻炼中,我增强了对自我的认同。度过了短暂的适应期后,我也敢于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现情景剧,向教授的观点提出自己的质疑,这是一份来之不易的在打破后重塑的自信,反而使我变得更加勇敢和坚韧,愿意并敢于尝试未来生活和学习中的那些不可能,并通过努力使得不可能重新变为可能。

这里的教授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记得我最喜欢的教授Andrew在最后一节课给我们看了一段关于宇宙的视频,广袤无垠的宇宙空间一头连着无限的过去,另一头连着无限的未来,他跟我们分享:“You are what you concern about. If you concern about small things, you are a small person. If you concern about big things, and make a little change to that thing, you are a big person.”这个世界很大,大到空旷纳百川,哺育孕星际,那我们又何必在意片刻得失,生活得计较怯懦?或许我们有的时候真的小看了自己的能量,其实我们是最有希望和能力改变这个社会和这个世界的一批人,因此,我们更应当在更大的设定下具备更大的格局。这段交流学习的宝贵经历是我大学生涯中较为浓墨重彩的一笔,这段经历极大地开拓了我的眼界,也让我明白这个世界的每个人的生活可以那样丰富多彩,有那么多未知和美好等待我们去发现,让我不再纠结一城一隅的得失,想要去往更大的世界,更大的舞台!

潜心研究,探寻自我

从美国回来的时候,面临着升学的压力,我逐渐坚定了自己继续进行学术研究的信心,也希望为未来继续深造做好充分准备。告别了大部分的学生工作,我迎来了本科生涯的崭新阶段,专注专业学习开展学术研究。在大三寒假时,我前往上海市社会科学院进行实习,加入了《中国与拉丁美洲:新时代新合作》的课题研究小组,负责撰写该课题的第三章节,探寻中国与拉丁美洲合作的新趋势和新方向;调研并撰写的《政策工具组合与绩效改进——基于比较视角的垃圾分类公共政策研究》成功进入清华大学案例大赛决赛,并被收录入清华大学案例库;由于对垃圾分类情况有一定的研究和见解,我获得了加入学院挑战杯团队的宝贵机会,与团队一起开展《外卖食品的包装垃圾:治理之困与破局之道》的研究。20191112日,我作为挑战杯团队的队长,代表国务学院,代表交通大学,在第十六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决赛中荣获二等奖的好成绩。挑战杯过后,经历了选题、调研、撰写报告的系统训练,我对学术过程有了更加系统的理解,也收获了对科研的热爱、钻研精神、不怕苦不怕累的拼搏精神、团队合作精神和与团队成员之间值得珍惜一辈子的深厚友情。在这过程中,带队老师韩广华老师对整个作品高标准的要求,以及李锦红老师对团队无微不至的关照和呵护都让我再次感到整个团队的温度。其实,二等奖对于我们分离拼搏了183个日日夜夜的作品而言,有些许遗憾,但是人生不可能处处完满,在这次比赛过后,我明白了失败也是一种人生经历。“比赛重要的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知道不会赢,也竭尽全力。”人生不是一定会赢,而是要努力去赢,以冠军的标准要求自己,这是一种生活态度。这次经历为我打开了科研的大门,我科研的挑战之路才刚刚开始。使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东西转化成科研成果是一件满足且喜悦的事情,这一次经历也使得我从科研从混沌的轮廓里逐渐有了形状。

经历了三年时间的迷茫、沉淀与重塑,我站在了毕业去向选择的十字路口上,为了不辜负过去自己的努力和坚持,我选择尝试申请清华大学。在申请清华的过程中,我不止一次咨询樊博老师关于选择,樊老师对我的鼓励和对我目前现状的剖析都让我倍感信心。最终,我成功保研至清华大学继续深造,这也离我自己的梦想更近了一步!大四最后一个学期,撰写毕业论文是我迄今为止的学术生涯中的一次重要挑战,我的导师秦川申老师都给了我莫大的帮助。作为我的学术领路人,秦老师严谨的学术态度、深厚的学术造诣以及对学术的执着热爱和追求都深深影响和激励着我,再次激发了我对学术研究的热忱。从文献梳理,到访谈提纲设计,最后再到论文写作,每一步我都在秦老师的带领下,走的很踏实也很勇敢。秦老师教会我如何用辨析的思维剖析现象、风险问题的本质,教会了我规范的研究方法和严谨的学术态度,更重要的是要对科研保持一颗真挚的好奇,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才能在学术这条道路上越走越远。除此之外,秦老师鼓励我多思考,尊重我的所有观点,愿意与我进行思想的交流和碰撞。秦老师的高标准和严要求给了我很大的压力,但每当我感到迷茫或是陷入瓶颈时,也是他的温柔鼓励和耐心指导让我在低落和懊丧中重振旗鼓,重拾信心,最终完成一篇使自己感到满意的毕业论文,给本科的这四年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转眼即将毕业,我依旧觉得自己仿佛是一个拿着粗糙工具的笨拙小人,在科研这座宝藏的挖掘中,有太多东西需要自己不断地去发掘和打磨,未来我也拥有足够的信心和勇气继续在学术的路上坚定前行。

在过去在交大的日子里,我自认为自己是无比幸运的,在交大所有的梦想都会被鼓励,所有的愿望都会被实现,所有的尝试都会被期待。毕业在即,我也想对未来的自己说:希望你眼眸有星辰,心中有山海,从此以梦为马,不负韶华,为民族立生命,为万世开太平!

上一条: 赵吉

下一条:易承志

关闭

地址:上海市华山路1954号新建楼 电话:021-62933096

版权所有:欧宝app官方网站下载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 欧宝app官方网站下载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