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方若:商学院跳出“舒适圈”后,改变正在发生发布时间:2023-02-13

五年前,已是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终身讲席教授的陈方若回到母校欧宝app官方网站下载,接棒安泰经管学院院长。彼时,他清晰地意识到,全球商学院正走向共同的困境。“商学院是高校中离市场最近的学院,但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中,却离实际越来越远——不仅很多研究陷入了从论文到论文的理论内循环,人才培养也缺少对现实世界的回应。”放眼全球,高校商学院几乎都有这样的“通病”,没有十分成功的改革先例可循,故此,陈方若决心破题。主动跳出“舒适圈”,改革开始了。如今,交大安泰以行业研究和科技金融为驱动,学院不仅与科技、健康、制造业、能源等产业相结合,构建科技金融、技术转移等融合教学、科研、投资和成果转化的大平台,同时还在深圳设立行业研究院,连通长三角和大湾区的行业研究,为教学和科研乃至两地产业发展提供支持。

“我们也许已经打破了商学院的围墙,与更多的学科和发展领域链接,形成纵横交错、试图打破学科边界、立足实践的研究文化。但商学院要真正形成学术研究、人才培养、服务社会三者间的完美闭环仍然任重道远。”在陈方若看来,中国本土的商学院从最初模仿、照搬西方发达国家商学院的办学模式,一路走来,如今已经到了可以构建自己发展模式的时候了。展望中国商学院的未来,他认为,只有扎根中国实践,才有可能在某些方面产生引领全球商学院发展的思想。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他还透露了一个重磅信息:目前国内C9+商学院联盟正在探讨如何携手通过改革考评体系、构建案例研究联盟等一系列举措,推动国内商学教育的整体改革,“从顶层设计到最终措施落地,也许过程中会遭遇各种阻力,但变化一定会发生”。

探新路:把行业研究打造成商学院的一种重要研究范式

“我们之所以要持续推进改革,有一个根本的考虑,这就是改变商学院的文化。”确如陈方若所言,历经五年发展,交大安泰通过加强行业研究,正推动“象牙塔”的教授们走出舒适圈。

为什么要布点强化行业研究?陈方若娓娓道来:一方面,在任何经济社会中,行业是必然存在的,而且相较于企业,行业更具稳定性,就此而言,行业研究也更有可持续性;另一方面,商学院的教授们过去虽然也参与社会服务,但总给人以“各扫门前雪”的感觉,彼此之间难以形成联接。通过行业研究,则可以打破内部学科的界限。

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在传统的商学院体系中,营销学教授遇到现实问题,总想从营销学角度来解决,而研究战略管理的教授,则认为要从战略的角度来考虑。这就好比说,每一位教授都有自己的特殊工具,有锤子的人看到世界上所有的问题都认为应该敲钉子,有胶水的人则想要贴补丁。但真实世界的问题,不可能如此理想地和学术的划分一一对应。

在安泰,随着行业研究逐步发展起来,教授们的研究触角也发生了变化:在横向的学科中引入纵向的行业维度后,他们开始发现,为了让研究更富有成效,自己不仅要主动与学院内部的教授合作,还要勇敢地“走出”商学院,和人工智能、机械、船舶、能源等其他专业的学者开展合作。

探路四年后,安泰的学院文化在某种程度上确实变了。陈方若列出一连串数据:先看2018年12月,欧宝app官方网站下载行业研究院成立时,在关乎国计民生的文化、服务、文创、金融、制造、数字经济、大健康、零售、供应链、能源等八大领域,行研院自发形成了30支行业研究团队;2019年全年,在安泰,平均每天都有一个教授团队在企业调研;到2022年春,行研院已完成950余次企业调研。

日前,学院推出首本以行业研究为主题的《安泰行业评论》,助推行业研究成果深度沉淀。“哈佛的案例研究做了一百年,我们的行业研究也可以达成这样的时间宽度,只要坚持下去,就有希望把行业研究打造成商学院的一种重要的研究范式。”当然,在陈方若的考虑中,还有更长远的规划。行业可视作一个相对稳定的结构框架,持续开展行业研究,改变的不仅是商学院教学和科研,更是对时代的记录和解析,这也有望为未来中国经济管理理论的发展走向世界前沿提供支撑。

沉下去:让讲台之上和实践场中的教授更有底气

当“走出去”“沉下去”逐渐成为教授们的一种习惯,在安泰,学院上下也开始形成一种实践研究的文化。同时,商学院最主要承担的教育功能,也实实在在地受到这种文化影响,逐渐形成“实践-研究-教学”自我循环的良性生态。

让人印象尤其深刻的是,传统以学科为主导的商学院课程模式,在与行业研究的碰撞中,探索出新的路径。目前,安泰已陆续打造了一系列新的行业主题课程,推出行业社群班,聚焦大健康、能源、汽车、文创等各类行业,向院内来自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的在校生和校友开放。在这样的课堂里,他们又带来了所在行业的进展、趋势和问题,与教授们的研究交互验证,并碰撞产生新的启示。

“现在,我们已经有9个方向的行业社群班,今年春天还计划新增3个班。经过这些尝试,可以看到师生们在教学相长方面有了明显的提升,教授们讲课的底气也更足了。”陈方若说,如今,商学教育新生态的图景已逐渐勾显、日益完善,通过行业研究输送动力,师资研究、教学课程、学生校友等共同推动持续循环;对接国家和地域发展需求而生的新突破,诸如在中银科技金融学院、深圳行业研究院等地的新布点等,也都自然地“生长”出来。

其中,深圳行业研究院已启动安泰在大湾区的初步布局,将与本部互联互通,合力通过行业研究、智库建设、人才培养、科技成果转化等,打造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的一流创新研究平台。

新加坡办学点的升级与安泰经管学院亚太中心的成立,在安泰的国际化布局上再落一笔浓墨重彩,将成为学院重要的全球交流窗口,帮助安泰以多重视角融入世界商学教育发展中。

中银科技金融学院已开启安泰深度产学研合作的开端,将着力培育复合型交叉人才,为我国科创事业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这种文化的转变,还体现在对青年教师的影响上。作为未来商学教育发展的中坚力量,在什么样的土壤上成长,对他们的未来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青年教师在入职安泰后,持续地对一些行业领域关注与研究,他们的学术和服务社会之路将会更为开阔,这也更好地奠定了未来安泰的发展基础。

展长处:建全光谱考核评价体系,挺进发展新阶段

改革并非一蹴而就,也并非总是坦途,推动行业研究的过程少不了阵痛。这不仅意味着老师们的思维模式要发生变化,整个学院也需要接受挑战,即要明确通过何种方式来推动目标的实现。

陈方若认为,学院首先面对的是评价体系的挑战。以论文考核为导向的传统评价体系虽在改变,但改变进程远远赶不上发展的需求。为此,安泰建立了新的全光谱考核评价体系,将教授的学术成果、社会服务、行业研究等全部纳入考评机制,并给予老师们发挥自己长处的选择权利,让每一位老师都能在最合适的地方发光发热。

同时,行业研究作为一个新的研究范式,缺少如传统科研项目一般的资金来源,如何为“走出去”提供切实的支持,同样也是学院需要解决的问题。学院专门为行业研究设立经费,减少老师们的后顾之忧。幸运的是,安泰推行的行业研究很快就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在行业研究实行的第一年,学院就收到了来自校友的一笔千万级捐赠。

过去五年,安泰行研团队企业走访调研的足迹几乎写在一年365天的日历上、踏在中国广袤大地坚实的土壤上。“不同行业间本身就隔行如隔山,高校学科之间同样壁垒重重。科研要做到专业融合、学科交叉并不容易,单纯为了交叉而交叉,反而很难实现。”陈方若说,正是因为有了行业研究这一共同的目标,辅之以相对完善的配套措施,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就成为一种自然的需求,老师们也更加有动力和信心。

谈及安泰的下一轮发展,陈方若坦言,国内商学院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新阶段——从最初学习西方模式,到后来逐渐形成各自的发展目标,再到如今已走到可以产生引领全球商学院发展的新阶段。

当前,国内各兄弟院系都在努力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安泰会耐住短期的寂寞,潜心行业研究,持续研究好中国的问题,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社会经济发展贡献智慧。”陈方若说,从顶层设计开始到最终措施落地,也许速度会比较慢,但他相信,“变化一定会发生。”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