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风采巡礼

[迎党代会]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党委:永葆健康中国初心,勇担生医工人使命

党建风采巡礼

——全国首批设立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于2002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在2002、2007年、2012年、2016年国家一级学科评比中一直名列全国前三。

——“医疗机器人研究院”成为上海“南部科创中心”的重要载体,“交大医学影像先进技术研究院”打造世界一流医学影像设备科创高地,“Med-X研究院”打通学院产学研临床合作转化重要通路……形成顶天立地学院新布局。

——关键技术支撑成功研发国内首个新冠病毒检测试剂盒,“一次性防飞溅隔离巾”成为抗疫一线医护人员“盔甲”,国内首个通过ABET认证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形成健康中国育人科创高峰高原。

医工交叉,引领健康中国科创高地。生物医学工程学院自2011年成立,经过两个五年的建设,已形成了覆盖生物医疗仪器、医疗机器人、医学影像、纳米生物材料、再生医学、系统生物学、疾病生物学等多个领域的学科布局。目前正对接国际一流学科发展趋势,启动“三横三纵”新格局建设,形成学科高峰和特色名片。近年来,学院师生党支部作为高校实施和开展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和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基层组织单位,和高校改革、建设和发展的基层实施主体,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支部规范化建设成效显著,坚持将教工支部建在学科领域上,实现书记双带头人全覆盖,以增强党组织的组织力、战斗力和凝聚力为导向建立纵向党支部。以中央巡视、校内巡察、主题教育为契机,大力推进党的建设工作改革与创新,强化师生党员责任意识,省部级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获得者辈出。

01.jpg

学生党支部“共行计划”项目

党建铸魂,先进典型形象彰显生医工人初心担当

我院古宏晨教授在交大从教近二十年来,勤勉尽职、严于律己,努力践行“立德树人、求实创新”职业使命,他最大的快乐在于“得天下英才而育之”,最大的梦想是“纳米技术造福全人类”。在本次突发新冠肺炎疫情面前,古宏晨同志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充分体现了作为一名优秀科研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的家国情怀。他用自己的坚守与执着,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把论文写在服务医患民生一线中,把成果用作解决临床医疗难题上”的抱负。

对于科学研究,古教授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坚守“用纳米技术造福人类健康”理想,在疾病早期诊断、血液筛查、分子影像领域成果斐然。今年,我国第一个上市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正是利用了他们团队的专利技术,使得病毒检测实现了智能化、自动化,在战“疫”一线“大展身手”他致力于培养青年人才的职业精神和能力,在他们心中深深植入教师的职业责任感和自豪感。他领衔的纳米生物医学研究中心获得了2014年欧宝app官方网站下载“凯源十佳科研团队”的称号。

“十年磨一剑”,古宏晨教授带领团队研发成功的纳米磁珠、病毒核酸提取技术与合作企业(上海之江)发展的核酸扩增技术相整合,针对国内外历次爆发的H1N1、H7N9、埃博拉、寨卡病毒以及本次新冠肺炎(COVID-19)等突发疫情,联合开发了通量大、自动化程度高、操作便捷的集成检测试剂与设备。开发的相关病毒核酸快速检测试剂,均为NMPA首批获批产品并被相关疫情检测机构以及各级临床医院首批采用。另外,在国际上应对埃博拉疫情中,开发的检测产品,被WHO作为亚太地区唯一产品向全世界推介(获此殊荣的检测试剂产品全球仅有三家),为国际上应对埃博拉疫情做出了中国独特贡献。

古教授有一个理念,“培养一个优秀的人才远比发一篇Science或Nature文章重要”。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始终将人才培养视为最重要的职责。在日常的学术交流以及中心的各种活动中,他的一言一行为青年教师们做出了表率,引导着大家“如何正自身、如何育学生、如何当导师”。2020年,他获评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市教委 “为人、为师、为学”先进典型。

02.png

生医工科技抗疫先锋“纳米古”古宏晨教授代表科研工作人员央视发声

党建为本,以学促建,内涵提升,创新发展

强化组织领导,防管控有机结合。学院领导班子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书记牵头,副书记分管,把意识形态工作与学院各项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领导班子每季度专题研究意识形态工作,定期分析研判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情况,辨析突出问题。并在每月党委扩大会议等场合学习通报意识形态工作要求和有关情况,对重大事件、重要情况、重要社情民意中的苗头倾向性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排查预警。

补足精神信仰之钙,筑牢党性修养根基。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要求,把意识形态工作纳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学习内容,加强理论学习,切实抓好思想教育和理论学习工作。按学期制定学习计划,积极开展集中学习、自学、意识形态警示教育等,班子成员同步通过个人自学,深入学习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深刻认识从严治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同时,在党委扩大会议上带领班子及骨干学会利用“学习强国”平台资源自主学习。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强化价值引领,深入开展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积极落实“教书育人”、“学在生医工”的培养理念,通过教授班主任、全员导师制、课程思政、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研究生导师责任制度的落实,构建“三全育人”工作体系。将师德师风、导师价值引领工作作为评价指标,纳入正在制定的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研究生导师多维评估的培养质量清单》。

近年来学院意识形态阵地管理工作不断提质增效。加强课堂、网络等多维度的网络舆情监测,制定预警机制和应急预案;大事件及重要时间节点前后开展全程跟踪,确保文化安全。坚守意识形态工作阵地,设专人负责学院宣传工作,设组织员专岗负责党务工作,在班子成员中形成意识形态一岗双责制度,加强对课程内容、论坛讲座、学术来访、网络舆情、微信公众号、官方网站等活动和内容的意识形态审核审查。学院党委不断加强监督、教育和引导,全院师生始终坚持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坚定“四个自信”,用实际行动践行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初心和使命。

03.jpg

生医工教师支部赴井冈山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培训活动

筑坚强堡垒,寻求学院发展创新路径新突破

紧紧围绕中心工作抓党建,开拓顶天立地新格局。首建党建工作务虚会制度,围绕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与人才培养、科研创新、国际化、改革与管理服务六大中心工作,研讨制定基层党建突破性目标、基层党建常规性工作及思想引领计划,把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同谋划、同研究、同部署,有针对性制定学院党建工作要点。制定“引领教书育人”、“引领科技创新”,“引领管理服务创新”教工支部三大引领计划。

狠抓基本体系保障,“驰而不息”推进巡察整改十大专项。学院党委持续推进巡察整改十大专项工作,总结为两项改革:学术治理体系改革;课程体系建设改革;五个提升:班子建设、党建工作、教书育人、管理服务、信息化提升;三个规范:内控体系规范、政务共公开规范、运行风控规范。

高擎党旗阔步行,“实字当头”开展主题教育。根据中央、学校部署要求,深入开展主题教育工作,作为履行党建主体责任的重要任务,精心研究部署,主动查找问题,深刻剖析根源。强化了生医工人的初心和使命:做最好学问、育最优人才、为攻克人类重大疾病提供最强支撑、把研究成果落在服务医患民生的一线、解决临床医疗的难题上。按照“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总要求,认真落实学习教育、调查研究、剖析检视、整改落实等四个方面的工作要求。班子成员率先开展自学及集中研讨,为全院教师及所在党支部党员上党课,充分征集意见、调查研究,形成使师生有获得感的“落地求实七项工作”。认真组织学院班子民主生活会。督促各支部积极开展主题党日,志愿服务,对照党章党规找差距等工作。以党委扩大会集中学习交流、支部集中学习交流、党员自学等方式开展进行学习教育工作。白景峰教授为学院2019级新生开展“追忆改革开放路,砥砺爱国奋斗情”讲座,通过讲述陈亚珠院士不懈奋斗的科研之路和一往无前的科研精神,激励同学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坚定理想信念,恪守科学道德。

激活党政体系内部动力,完善学院治理体系 坚持整改自查机制,按照完善、新建、改组方式重建学院学术治理体系,做实教授治学要求。目前学院党委已形成了有研究、有发起、有决策、有解读、有诊断、有总结、有评估的闭环工作机制:寒暑假务虚会系统谋划、专题研究、上下共识;学期初教师大会部署工作、做政策解读;学期中,党委会与党政联席会集体决策、分工部署;开展季度工作回顾会议,回顾诊断,计划部署;学期末教师大会总结评估,公示监督;及时按需调整学院党委扩大会议、党政联席会议议事范围。

积极提高基层党组织建设质量,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学院党委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以及“一月一主题,一月一组织”的工作要求,对支部工作进行监督管理。严格民主评议党员工作要求,对于组织生活参与度较低的党员进行教育谈话。组织支部书记培训,对支部工作记录、党员发展、党费收缴规范提出要求。督促各支部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内规章条例。积极发展扩大队伍;在学院官方网站新设“党委之声”栏目,传递党政声音。

凝心聚力谋发展,创新改革求突破

坚持“立德树人”要求,落实“学在交大”部署 建立机制、每年中秋、年底两次召开“青年教师座谈会”,指导与支持青年教师成长,弘扬社会主义大学的责任、使命和担当,搭建成长发展平台;高度重视在中青年、海归教师中发展党员工作。组织教育思想大讨论活动,召开各类讨论会20余场,以解决制约生医工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关键和瓶颈问题,党委牵头建立教书育人改革专项工作组,深化“学在生医工”内涵、研究探讨实施“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课程设置、学习方式、制度机制、资源配置、文化环境改革,发动全员师生共同参与,促进教育质量提升,构建交大特色、生医工特点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每年举办“生物医学工程人才培养论坛”,与国内最优秀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大学的专家一起开展深入交流研讨,为推进我校“双一流”学科建设、合力推动我国生物医学工程创新人才培养增加新动能。

参照国际人才培养标准,以评促建。对标国际最高标准、获得国内高校生医工专业唯一的国际AEBT认证,研究生学位点评估、本科教学评估。探索校企联合培养新模式,实施全覆盖的本科生导师制、教授任班主任、创新实验室等系列人才培养改革。近年来,历史性获得 2016年“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金奖、2017 年全国挑战杯一等奖、2018年互联网+中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连续三届获得校“十大学术新星”。耄耋之年仍奋斗在生医工育人科研一线的陈亚珠院士获评上海市科技功臣奖。“生物医学工程培养机制改革探索”项目获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医用电气设备重点实验室成为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首批重点实验室,实现国家基地 “0-1”突破……根据软科最新公布数据显示,学院发表国际核心数及国际顶尖期刊论文数在全国生物医学工程学科排名第一。

对接需求,履行社会责任,加强创新转化体系建设。健康中国战略,上海市建设全球科创中心等对生物医学工程学科都提出了重大需求。同时,随着人们对健康的普遍关注和社会投入的增长,大健康产业蓬勃发展,为生医工学科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问题导向、需求牵引、战略驱动,生医工党委不避艰难、主动作为,对接社会需求、履行社会责任,瞄准创新成果的研发和转化,整合地方政府、企业的优势,打通“产学研”创新链,深化校地、校企、校医合作的创新转化体系。

党委围绕中心、敏锐把握学科国际发展前沿方向和热点领域,把握“健康中国”战略要求和民生健康需求,加强顶层设计、加强谋划规划、优化学科布局,对学科领域整合聚合,充分动员、精心布置,在组织保障上抽调党政班子、学科学术、行政管理三个方面的精兵强将,组建工作组,形成了党委领衔带队,班子集中攻关的态势,三年努力,把分散的学科领域打造形成 “分子与纳米医学创新转化平台”、“医学仪器与智慧诊疗创新转化平台”。未来将以“医疗机器人研究院”、“医学影像先进技术研究院”、“Med-X研究院”为依托,以“生物医疗仪器”、“纳米、分子及再生医学”、“影像、计算及系统生物医学”为战略发展方向,形成三纵三横新布局,成为交大生医工学科新的增长极,学院发展的新引擎,为学院高层次人才引进、创新人才培养提供的新平台,焕发新动能。

党委统筹院班子,分析基础研究、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产业化生产等不同阶段的不同需求、不同规律和不同特点,探索构建了“高校研发、在地/离岸孵化、有组织的转化”的创新与转化的新模式。发挥组织优势,整和地方政府、高校、社会和市场多方面的优势资源,建立孵化平台、建立产业引导基金,引入市场化的孵化机构、引入市场化的风投资金,集中组织“创业辅导”、集中组织“项目路演”,从而有组织的引导“两院两平台”的教授团队们把最新的研发成果进入闵行区“零号湾”医疗机器人产业园、徐汇区“聚科”分子与纳米医学平台、长三角南通智慧医疗产业基地,成立初创公司、开展产业转化,实现“在地/离岸孵化”和“有组织的转化”。不忘初心、党建引领,发挥组织优势,以“有组织的科研、孵化、转化”,引导教师把论文写在服务医患的一线、把成果变成民生健康产业的产品;激励党员教师带头研发创新、鼓励党员博硕毕业生带头创新创业。以校地、校企、校医合作,在交大周边打造完整的医疗健康产业生态系统和产业链,为区域科技创新协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通过有组织科研、孵化与转化工作,全院明确了学科建设内容,清晰了学科建设路径,学院教书育人、科技创新和双一流建设等工作得到高效推进。先后获得上海市两期“高峰学科”建设支持,跻身学校“双一流学科”群建设。以一个百人左右的中等学院,2016年度国家重大研发计划获得数全校第二,2017年度横纵项科研和合作总经费首次突破1亿元大关,2018年科技成果转化全校第一。第四轮国内学科评估,获得唯一“A”。其中高水平论文数、高水平国际论文数国内第一。

注重学院文化建设,关注教师发展。设立生医工“教师日”,针对青年女教工开展“Baby Shower”,教工小家、“妈咪小屋”、“荣休办公室”;投入千万建设学生创新实验中心、投入百万建设学生公共修读空间、师生交流书吧、师生创新交流咖啡吧、学术交流报告室;提高教职工的凝聚力、增强获得感。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学院徐学敏教授获上海市“三八红旗手”,青年教师马勇杰获校长奖,周申申获评上海市教卫党委优秀党务工作者、校“三八红旗手”,古宏晨、汪萱获评校级优秀共产党员等一批优秀的共产党员树立起旗帜,教工支部“三大引领计划”初见成效。

学院积极鼓励建设学习型党支部建设,鼓励师生党员多读书、读好书,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将党建理论学习融合在实践活动中。在青浦革命历史纪念馆参观学习活动中,党员们学习陈云同志“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的思想,努力把陈云同志求真务实的作风带到日常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大家围绕《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探讨了加强高校师德教育、提高政治素质的重要性。学生党支部每年组织“五四入党宣誓”活动,选择一大会址、南湖革命纪念馆等革命历史圣地,邀请退休老党员与学生们分享自己的经历,加强学生党员的党性教育。学院还通过组织各种学术沙龙、文体活动、工会活动,发挥每位教职工的积极性,不断推动形成“和谐、进取、创新、发展”学院文化。

在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党委的积极引领下,全院师生各负其责、全体党员各尽其力、全员生医工人各展其才,学院上下形成了思想统一、心齐气顺、齐心协力、开拓进取的良好的工作风气和进取氛围;将继续坚持“医工交叉、国际化、创新转化”的办学主线,走国际化高水平特色的办学之路,为攻克人类重大疾病难题贡献中国智慧!

04_副本.jpg

生医工学院形成“思想统一、心齐气顺、齐心协力、开拓进取”的学院文化

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