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聆听名家之声,聚焦法治中国建设 ——凯原法学院“名家讲坛”前10讲回顾

2021年10月起,凯原法学院在建院二十周年之际,围绕新时代法治建设中的重大问题,邀请在法学理论和实务上有深厚造诣的名家展开讨论。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如何进一步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法律人需要在充分了解中国法治变革逻辑脉络的基础上,以妥当的研究方法和宏大的学术视野面对新问题的挑战。为此,“名家讲坛”紧扣重大主题,充分阐述我国法治变革背后的问题意识,聚焦法治中国建设,提出名家的深刻思考和独到见解。讲座学术氛围浓厚,反响热烈。为了促进思想传播,特梳理“名家讲坛”前十讲的内容精要,以飨读者。

讲座回顾1.png

“名家讲坛”每期主题不尽相同,但主讲人在阐述特定的法律原则、法律制度、法律部门时,既把握了分析对象所具备的一般价值和功能,也结合实例深刻阐述了法治变革所经历和克服的特定细节问题,具备宏观和微观两方面的深刻问题意识。

胡云腾大法官在“疑罪从无原则的立法嬗变与司法适用研究——疑罪从无原则的百年变迁”讲座中,阐述了疑罪从无原则在我国适用不断深化,实现“从无到有、从假学到真学、从立法到司法、从一二审程序到审判监督程序、从法院适用到检察院适用”的问题脉络,明确“疑罪”是司法实践的常见现象,疑罪从无原则具备防止冤假错案、保障人权、让普通人不因任意受罚而恐惧的恒久价值。

吕忠梅教授在“新时代环境法治体系建设”讲座中,讨论中国环境法治道路的探索历程及当下环境法治建设的历史方位。她阐释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环境法治体系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下,经历的立法、执法、司法三方面的重大变革。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式法治的理想特征,并据此对环境法治体系建设的未来目标展开前瞻。

贾宇检察长(注:现任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在“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转型和发展”讲座中,着眼于法律监督的意义和功能全面分析了中国特色的检察制度。他提出,检察机关参与式、跟进式、融入式的监督方式能够及时、直接的监督执法和司法,并说明了新时代检察系统在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等方面的法律监督工作现状,结合案例阐述了检察监督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推动法律制度溯源完善、促进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监督公权力依法履职等重要功能。

讲座回顾2.png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影响下,当今国际国内局势面临着重大的不确定性,在此背景下“名家讲坛”主讲人基于对中国法学之时代使命的深刻关切和强烈的危机意识,在自身的研究领域内系统阐释了我国法治建设应对的时代前沿问题所具备的面貌,并提出以法治方式对其予以妥善应对的思路框架。

付子堂教授在“党的二十大报告的法理解读”讲座中,阐述了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法治规划。他认为,二十大报告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上的法治宣言和马克思主义法学的纲领性文件对法治予以空前强调。他系统梳理了报告中法治建设的重要议题,并结合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主要内容阐释了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对法治思维、法治功能定位等方面的要求,最后结合报告中“两个确立”“五个必由之路”等内容勉励青年学生奋力谱写法治中国建设的新篇章。

黄进教授在“百年大变局下的国际法与国际法治”讲座中,讨论了国际法制度当今所面临的挑战及中国的应对之策,并深刻评价了国际法制度的意义和功能,强调当前必须处理好国内法治、涉外法治、国际法治三者的关系,在以法治方式应对风险挑战、参与全球治理之余需强化国际法研究和应用,在国际法领域产出创造性的学术成果。

吴汉东教授在“国家安全与知识产权”讲座中强调了建设知识产权强国对于国家安全的意义,提出在工业4.0时代,后发国家的知识产权制度需要妥善应对文化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个人信息和数据安全、科学技术利益分享、产业发展等方面的社会风险,着力解决数据非法外流、核心技术封锁等问题。在近年的逆全球化趋势下,尤其要重视集团化、碎片化知识产权区域性协定被用于贸易保护、经济制裁的风险。

01.png

不论法学研究还是法律实务都是不断从社会中发现和处理问题的过程,故除了知识积累外,法律人同样应当重视如下问题:自己应秉持何种精神面对法律这一职业,应以何种方法从纷繁复杂的社会实际中挑选出具有充足意义的问题,并有效地分析和破解?对此,“名家讲坛”的主讲人也作了深刻阐释。

何勤华教授在“汉唐律家之精神”讲座中,介绍了汉唐律家精神这一中国法治的宝贵历史遗产,揭示了“律家”作为组织、参与制定律令并解释、研究、运用、实施“律”的法律工作者所具有的职业精神,这对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颇具启发意义。

陈兴良教授在“罪刑法定与形式理性”讲座中,从罪刑法定原则这一切入点就刑法如何处理形式理性和实质理性两种思维方式介绍了研究成果。他提出,罪刑法定原则作为刑法的方法论条款,其“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禁止类推解释”的内涵要求把形式理性置于优势地位,以限制犯罪的成立范围实现了人权保障等实质价值。

讲座回顾4.png

孙宪忠教授在“我学习研究民法的三个问题意识”讲座中,强调中国法律的发展要求法学家用民法的指导思想、基本理论、立法技术解决中国问题、现实问题、重大问题;研究者需要具备缺陷意识,清醒地发现和解决理论或制度在处理问题时的不足;就学习研究民法的具体方法而言,应当关注重大问题、现实问题,积极参与法律实践,“以体系化消除碎片化、以科学性消除任意性”。

王晓晔教授以“反垄断法在数字经济领域实施的现状和问题”为主题,介绍了强化数字经济反垄断趋势在国内外法律制度中的表现,并讨论了限制竞争协议、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经营者集中等重要问题在数字经济领域的特殊表现及其处理。并指出互联网经济领域规范和发展并重是一个全球性难题,需要开展国际司法合作,从多领域学者的研究寻求知识启发。

讲座回顾5.png

诚如霍姆斯大法官所言,推进法治乃是极其艰难的航程,法律人必须投身于“琐碎细节的重重迷雾”,在对疑难问题的钻研中“只身奔赴更幽深的孤绝和更严峻的考验”,直面“原创性工作的寂寞”。“名家讲坛”系列讲座所汇聚的各方面智识资源,为广大师生和社会各界朋友提供了丰富的知识给养和深刻的学理借鉴,其所凝聚的学术共识和碰撞出的思想火花亦启迪我们深入思考。回顾凯原法学院“名家讲坛”前十讲,一方面是总结梳理演讲人的思想精华,感谢他们提出的真知灼见;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开启“名家讲坛”新的旅程,期待更多名家前来做客,为我们奉献精彩纷呈的学术演讲。

据悉,凯原法学院“名家讲坛”前10讲文字实录将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侯安诺
凯原法学院
张宸溪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