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发现 · 交大智慧

上海交大外国语学院甄凤超教授在《外语教学与研究》发表论文

近期,欧宝app官方网站下载外国语学院甄凤超教授在《外语教学与研究》(2023年第1期)发表学术论文《复合词项语义韵研究再探》。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语料库驱动的汉英学术词汇配价对比与应用研究”(批准号21AYY003)阶段性成果。

2.jpg

语义韵(Semantic prosody)是语料库语言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用来阐释语言在真实使用中表达的功能。从Louw(1993)首次提出这个概念至今,学界对它的讨论一直没有停止过,讨论的焦点主要包括:(1)语义韵是哪个语言层面的属性?(2)语义韵是如何产生的?(3)如何描写语义韵?讨论并没有达成共识。目前,多数研究者倾向于接受Sinclair(2004)的分析路径,将语义韵分析严格限定在复合词项(Compound Lexical Items)内部,然后根据复合词项中的搭配(Collocation)、语义倾向(Semantic Preference)等元素对语义韵作出判断。这种做法在某种程度上弱化了复合词项与其共文(co-text)语境之间的动态互动。本文尝试跳出在复合词项内部分析语义韵的思路,将复合词项置于更大的语境中,去观察它与外部语境之间的交互,找到新的规律性特征,并分析这样做是否会影响我们对语义韵的判断。文章以Sinclair分析复合词项语义韵的经典案例naked eye为研究对象,增加汉语“肉眼”以及其他案例,从双语对比的视角重新审视复合词项的语义韵特征。数据分析结果显示:首先,复合词项内部元素对于判断语义韵并没有起到太多的作用,按照Sinclair的分析路径,难以得出该复合词项的语义韵;其次,在语言使用现场动态发生应该是语义韵的重要属性特征,不管是英文naked eye构成的复合词项,还是汉语“肉眼”构成的复合词项,只有通过分析与它们邻近的语言单位,才能清楚准确地判断这些词项所表达的功能;最后,英、汉语之间在分析复合词项时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对汉语的分析要比英语更加灵活,不仅不用严格地按照搭配、类联接、语义倾向的路径依次分析,而且在某个具体位置上还可以同时进行两个以上元素的描写。该研究指出了Sinclair的分析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语义韵的理论框架。

4.jpg

甄凤超,欧宝app官方网站下载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当代外语研究》副主编。主要研究领域为语料库语言学、语料库驱动的外语教学、语料库与话语分析、教材研究等。

文科建设处(智库中心)、外国语学院
文科建设处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