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医学院重症医学“四大天团”不惧生死,守护上海

时间:2020-05-03来源:欧宝app官方网站下载医学院作者:点击:3486次

为做好新冠肺炎防控工作,市委、市政府举全市之力,抽调了上海顶级专家,迅速成立高级专家组、外援专家医生,联合公卫的医生护士团队,共同构成上海的救治团队。

此后,为了充实危重症救治力量,抽调五家医院最强的重症医学科,即五大天团,其中来自上海交大医学院系统的附属瑞金医院、附属仁济医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等医院的重症医学专家组成重症医疗救治团队,他们与多位来自其他医院专家形成多学科协作,争分夺秒救治病人,与死神打拉锯战。今天,我们一起走近上海交大医学院重症医学专家组成的“四大天团”。


“四大天团”之 瑞金医院瞿洪平团队


“我相信若干年后,我们回忆起这段经历,会庆幸自己见证了这一切,并参与了这一切。”从医30年,专注重症医学领域25年,附属瑞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瞿洪平教授,于3月18日在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入党了!


瞿洪平自2月11日作为专家入驻市公卫中心,至今没回过家。他的团队先后有12名医生、30人次护士参加救治工作。医护定期换班,他是铁打的“带头人”,身经百战的他在A3楼里他率领医护队员,守护危重症和重症患者的生命。他说,病人的病情复杂,诊疗方案他也比较熟悉,换人还要重新交接,不如自己负责到底。

重症医学与其它学科有着很大不同,一开始要控制大局,尽全力挽救生命,随后就是需要耐力,一些病人需要慢慢“熬”,熬到生命有了转机。在瞿洪平组内,此前还有一名危重症患者,用ECMO生命支持了22天后成功脱机拔管

这一切珍贵经验,在此次新冠肺炎治疗中都发挥极大作用。他带领团队,成功救治了几名危重病人,就在最近,两名病人先后脱离人工肺ECMO,整个治疗专家组及团队都非常欣慰。


重症医学经验丰富如瞿洪平,对新冠肺炎的治疗,仍要打起两百分精神,只因这是一场“从未遇到过的战斗”。这不是一般的病房,在上海市公卫中心负压舱内,不做任何工作,只要穿一身防护服上去,躯体就会不适和出汗,每个行动、每个判断的视角都会受到影响,诊疗精准度也容易发生偏移。瞿洪平说,“这是非常特殊的‘战场’,诊疗操作与日常完全不一样,每次进舱一般规定连续工作不超过8小时,以此最大化确保医护人员和病人安全和医疗工作的质量。”


“四大天团” 仁济医院皋源团队


附属仁济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皋源带领的团队,是由28位成员组成的仁济医院援公卫重症团队。2月11日赴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参加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救治工作以来,皋源也在A3病区驻守了整整两个多月。用他的话来说,只要有希望就要坚持,不能放弃,这是对患者的一个交待。


皋源主任是仁济天团的掌门人,每天早晨7点半率众将入舱,开始了每天两次的查房。除了每天4、5个小时的查房外,重症患者情况瞬息万变,皋掌门祭出“盯”字诀,一出舱就死死盯着清洁区监护仪的屏幕,手执钉钉App,运筹帷幄,平隐患于隔离舱之外。

“瑞芬加0.5”、“去甲肾减1毫升”、“呼吸波形不对,换过滤器”,一道道将令由此发出,有时更是抄起隔离衣就冲进舱内,使病人转危为安。

即便病人平稳,即便已经是午夜,即便是皋掌门梦惊起夜,也必定要来监护屏幕前驻足看一会才肯放心地继续入睡。各类尖端医疗技术对皋掌门来说,已经如数家珍,如何应用能够让患者最大获益,便是他每天都在问自己的关键问题。一路摸着石头过河,他身体力行地实践着“上海共识”,谨慎地“盯”着患者,严厉地“盯”着团队,最终换来了4月15日,上了40天ECMO的重症患者痊愈出院,换来了上海第一例输入型危重症患者的顺利撤离ECMO,等等。


两个多月来,看着危重病人数逐步减少,有时是欣喜,有时是惋惜。但是,仁济天团的每位成员始终坚持:疫情不退、我不退!为了上海人民,为了家乡父老,守卫公卫,保卫上海!


“四大天团” 第一人民医院俞康龙团队

上海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是上海接收新冠肺炎病人的桥头堡,所有的重症病人,都在这里接收治疗,如何挽救更多病人的生命,“上海堡垒”里,有一支精锐小队每天枕戈待旦。

2月11日,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危重病科主任医师俞康龙抵达上海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我们被分配在A3重症病区,一开始我们负责三位病人。看到三位病人的病情,心里一沉,意识到救治的难度很大。”这三位病人,都是高龄且合并各种基础疾病。俞康龙接过这张考卷,觉得压力很大,“有很多附加的大题要做。”

为了方便救治病人,俞康龙和同事们住在病区里的清洁区,一有事直接换上防护服就进病房。到公卫中心两个多月,俞康龙甚至没有出过病区的门,“基本上是24小时On Call的状态,小抢救天天有,大抢救也不断。”

危重病人病情随时可能变化,虽然有排班轮休,但下班后大家依旧牵挂着病房。谢晖医生告诉记者,医生们下了班,还常常在网络社交平台上讨论病人的最新情况,“有时病人的报告出来了,我们会发到群里,能处理的我们就自己处理,如果不确定就需要俞主任把关。记得好几次凌晨三四点,俞主任还在回复我们。”

“其实我来之前就有失眠的问题,到了公卫临床中心后,因为病房里随时都可能有事,我又是市一医疗团队组长,失眠就更严重了。为了保持精力,俞康龙常常要靠安眠药保证睡眠。除了安眠药之外,俞主任的常用药包里,还必备着止痛药,腰伤发作时,这是他的救命稻草......

一个多月的殚精竭虑,俞康龙团队接诊的7名危重症患者中,已经有5名病人顺利转出,“还剩下两名患者,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俞康龙说,市一团队已经做好了“不破楼兰誓不还”的准备,“每一个病人的背后都是一个家庭的悲欢,救治新冠肺炎患者不仅仅是任务,更是医生的职责。”


“四大天团” 第六人民医院李颖川团队


2月11日,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李颖川团队入驻公卫中心,持续奋战在救治一线,不舍昼夜,无惧生死,整整坚守了72天,成功救治8位重症危重症患者。

李颖川曾在2013年在上海公卫中心参与H7N9禽流感的治疗,此次李颖川团队作为进驻公卫的上海“五大天团”之一,持续奋战在上海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救治一线。


公卫中心病房的工作节奏高于普通医院病房,在这里一般五个医生负责四个病人。而对于危重症患者更是采取远高于国家ICU标准(1:2.5-3)的1:6床护比进行配备,这里的工作难度比普通ICU病房更高。李主任每一步如履薄冰的操作,都为了一个目标:让危重症患者病情避免加重,通过综合治疗尽快好转。李主任打了个比方,人体就像是精密的仪器,现在躺着的重症患者,和所有的治疗仪器组成了一个大方阵,医生所要做的就是让主机恢复改善。

李颖川主任作为进驻的专家之一,与其配合的医护人员一起时刻坚守在病房,了解每位患者的病情变化,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与其他专家组成员对每位患者的治疗与护理计划进行研究论证,探讨患者病情变化的原因、药物调整、检查和护理方案,优化治疗方案。经公卫中心精心诊疗、治愈出院的新冠肺炎患者一批接着一批。

救死扶伤、挽救病人的生命是医护人员的使命所在,李颖川团队向患者承诺:疫情不灭,我们不退!直到这场疫情阻击战、人民保卫战最终迎来胜利的曙光!




来源:上观新闻、新民晚报、附属第一人民医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

编辑:祝宇桐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poSoRAf1PhV1FyZL63tBag


沪ICP备05052060 版权所有©欧宝app官方网站下载通讯地址:上海市东川路800号邮编:200240查号台:86-21-54740000

技术支持:上海交大浩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