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 党务公开> 学习参考> 正文

欧宝app官方网站下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参阅(第42期)

浏览次数:日期:2013-10-08 撰稿: 摄影:

(干部说干事)

辛国荣:坚持群众路线改进工作作风

来源:人民日报

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和事业成败。当前,全党正在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习近平同志指出,这次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任务聚焦到作风建设上,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我们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在各项工作中更好地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努力在改进作风上取得更大成效。

更加注重以人为本。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党的群众路线的核心内容,也是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新形势下坚持群众路线、改进工作作风,要求党员干部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心中有人民,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断增进对群众的感情,时刻把群众放在心上、当作亲人;干事为人民,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愿望和要求作为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

更加注重勤政廉洁。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党员干部作为人民公仆,必须认清自己的职责,把心思和精力用到推进改革发展上,努力造福人民;必须摆正自己的位置,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做到清正廉洁。在新形势下坚持群众路线、改进工作作风,要求党员干部更加注重勤政廉洁: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在其位、谋其政,司其职、尽其责,认真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搞短期行为,不做表面文章,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反对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用良好的党风政风凝聚民心、推进发展。

更加注重直面问题。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阶段性特征,各种矛盾和问题明显增多。只有妥善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才能不断推进改革发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在新形势下坚持群众路线、改进工作作风,要求党员干部更加注重直面问题:进一步增强问题意识,克服迟钝、保守、懒惰、虚荣等不良心态,及时发现问题,主动揭露问题;坚持实事求是,在忠于事实的前提下论是非、谈功过,深入分析问题,努力找准问题症结;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善于听取各方面意见,善于从群众中汲取智慧,提出可行方案,努力解决问题,有效推进工作。

更加注重改革创新。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是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在新形势下坚持群众路线、改进工作作风,要求党员干部更加注重改革创新: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体制的束缚,大力推进改革发展;高度重视和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着力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努力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

(观点)

逄先知:共产党是为了人民的利益而存在和发展的

来源:人民日报

党的群众路线是一个极端重要的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一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此举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的一个优良传统,是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根本标志之一。毛泽东同志是中国共产党内第一个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对群众路线进行系统的科学的阐述,并贯彻到实践活动中的领导人。其他老一辈革命家和党的历届主要领导人都曾对群众路线问题作过精辟论述。党的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可以称为党的建设理论中的两块基石。它们是毛泽东思想的灵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灵魂。邓小平同志就说过:毛泽东同志倡导的作风,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这两条是最根本的东西。

群众路线的内涵十分丰富,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辩证法和价值观;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工作方法。概括起来说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群众路线所揭示的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共产党是人民群众利益的代表者,又是人民群众的领导者。所谓领导,归根到底,就是领导人民群众去实现他们自身的利益。共产党就是为了人民的利益而存在和发展的。毛泽东同志说过,我们是共产党,是要帮助人民的。如果不帮助人民,就是背叛马克思主义。人民利益有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之分、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之别。作为领导者的共产党,要注意处理好这两个方面的关系,既要满足人民眼前的、局部的利益,又要考虑人民长远的、全局的利益,使它们很好地结合起来。

人们把党和群众的关系比作鱼水关系,这是非常恰当的。共产党如果离开了群众,没有群众的支持,就将一事无成,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和发展的可能了。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胜利的根本保证,又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理念和实行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是做好一切工作必须遵循的最根本的方法。

回顾我们党90多年的历史,可以十分明显地看到这样一种情况: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什么时候群众路线贯彻实行得好,党群关系比较密切,革命和建设事业就进行得比较顺利;什么时候背离了群众路线,脱离了群众,革命和建设事业就遭受挫折甚至失败,教训是十分深刻的。党在全国执政以后,手中有了权力,脱离群众的危险性比在革命年代要大得多。党执政以后进入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时期,脱离群众的危险性又会进一步增大。这是一个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的头等问题。

衡量我们党是不是密切联系群众,是不是贯彻了群众路线,一看政策,二看作风。首先要看我们实行的政策是否体现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我们制定的政策,首先要看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同时,还要看党的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作风如何,这是群众最直接、最经常看到和感受到的。在群众眼里,共产党的形象往往通过党的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自身的思想作风表现出来。“我们一切工作干部,不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服务”。每一个党的干部都应该问一问自己:是真心实意地为人民服务,扎扎实实地为老百姓办实事,还是只是为了谋取个人的名利和权力?在群众面前,是高高在上摆官架子,还是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他们,与他们同甘共苦?

这次以整风精神进行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不仅对共产党的作风会有一个极大的改善,而且会影响和带动整个社会风气的改善。当年延安整风的时候,毛泽东同志曾经这样说过:“只要我们党的作风完全正派了,全国人民就会跟我们学。党外有这种不良风气的人,只要他们是善良的,就会跟我们学,改正他们的错误,这样就会影响全民族。”这次教育实践活动必将对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宏伟目标和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发挥极大作用。

鲁军:吃透群众期待是关键

来源:解放日报

吃透群众期待,就是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就是要直面大众关切,群众反映什么就回应什么,群众困惑什么就回答什么

只有牢记党的宗旨,真正把群众当作衣食父母,坚定地站在群众立场上,才不会漠视群众期待,也必然会对群众期待“寝卧难安,压力倍增”

这一阵子,领导干部纷纷召开座谈会,或下基层调研,征求群众意见和建议,然后进行梳理归类。这是教育实践活动必须进行的环节。但是,面对到手的诸多意见,从哪里入手,如何整改?要收到好的整改效果,前提就是能不能“吃透群众期待”。

群众期待是教育实践活动的风向标、晴雨表,是回答“效果如何”的最终评价。教育实践活动,最终是为了让群众满意。群众最讲实际,最反感“干打雷不下雨”的装腔作势,最厌烦“只有唱功没有做功”的空头承诺。任何决策和措施,必须顺应群众情绪,符合群众愿望。群众的利益、群众的意见、群众的情绪,是我们教育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中央提出的“照镜子”,对照的是党章之镜、廉政之镜、作风之镜,查找的是在宗旨意识、工作作风、廉洁自律方面的差距,检验的是群众观念牢不牢、能力素质强不强、思想作风实不实、工作方法对不对。说到底,就是对照“群众期待”之镜。教育实践活动蓬勃开展,舆论热度很高,群众期待更大。这种形势下,如果听到了意见却当作“耳旁风”,那是走过场;如果说得好做得差,找到了问题还要“等等看”,那是糊弄人。只有吃透群众期待,对存在的“四风”问题,不掩饰、不回避,不怕因此损伤形象,才能做到言行必果,真正解决问题、改变作风、取信于民。

吃透群众期待,就是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就是要直面大众关切,群众反映什么就回应什么,群众困惑什么就回答什么。这体现着时代要求,反映着社会意愿。积极面对、主动回应,找准问题的症结所在,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因此,要具体感知群众内心的苦恼,躬身聆听群众直接的诉求,弄清群众真实的思想、情绪、愿望、要求,深切感知普通百姓的现实生活,感知人民大众的内心世界。在与基层群众的深入交流中,把准社会脉象,真正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疑所惑。这样,我们才算把握了群众路线的真谛,也才能贴近群众的心、把准百姓的脉,使我们的工作更有针对性。

吃透群众期待,就是为了顺应群众期待,满足群众期待。领导干部必须对群众期待通过科学的归纳分析和提炼概括,找到具有代表性、普遍性、全局性的新问题,找到映照社会现实、关乎民心民意的真问题。找准问题固然不容易,更重要的是破解问题。这就要敢于面对、迎难而上,以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深入剖析矛盾问题,及时有力给予回应,努力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从而彰显不走过场的态度。

吃透群众期待,是领导干部在教育实践活动中的一种作风和责任,是领导干部素质提高的一种体现,是勇担当、敢负责的态度。现在有些干部虽然“身入”群众,但没有“心入”。更有甚者,一些干部对群众提意见厌烦不已。这何谈吃透群众期待?

下功夫吃透群众期待,是各级领导干部的一种压力和动力。古人曰:“欺人如欺天,毋自欺也;负民即负国,何忍负之。”吃透群众期待,正确对待群众呼声,积极回应群众意见,与其说是能力问题,还不如说是对群众的感情问题、立场问题。感情愈深,压力愈大;感情愈真,动力愈足。改革开放30多年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取得长足发展,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健全。与此同时,群众的期待也在不断提高,群众期待党和政府的各级干部真正与群众心连心,为人民群众谋更多的幸福。领导干部只有牢记党的宗旨,真正把群众当作衣食父母,坚定地站在群众立场上,才不会漠视群众期待,也必然会对群众期待“寝卧难安,压力倍增”。

林育均:亲近群众迈好“五道坎”

来源人民日报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面临的最大现实危险。当前,中央高度重视群众工作,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自上而下、涤荡人心;另一方面,社会环境、体制政策、干群关系不断发展变化,很多人感到群众工作更加难做了。如何做好群众工作?我认为,关键是要迈过“五道坎”。

一是走得进“心坎”。所谓心坎,指的是内心深处。党员干部必须带着感情做群众工作,走进群众的“心坎”,以心换心,以情融情。在感情上亲近群众,真正把群众当作朋友、当成亲人,以民忧为己忧,以民乐为己乐;在行动上融入群众,放下架子、伏下身子、走下车子,多交几个基层朋友。群众在干部心中分量有多重,干部在群众心中分量就有多重。只有我们始终把群众装在心里,群众才会把我们举过头顶。

二是下得了“田坎”。所谓田坎,就是田间的埂子,通常也代指基层。党员干部要常到基层走,人在“田坎”上。古人说,涉浅水者得鱼虾,涉深水者得蛟龙。只有深入基层、深入一线,与普通群众面对面、零距离,才能根植沃土、接上地气、增强底气。出主意、想办法、作决策才能切合基层实际,符合群众意愿,避免主观臆断。

三是降得下“门坎”。所谓门坎,是指门框下部挨着地面的部分,也有人戏称为“绊脚石”。从机关的角度看,降低门坎就是要在司法行政工作中拓展服务范围、简化办事程序、完善便民措施,最大限度地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从个人的角度看,降低门坎就是要善待上门办事的群众,在人格尊严上平等对待、平起平坐,在工作态度上平易近人、平心静气,切实解决“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问题。

四是垒得起“堡坎”。所谓堡坎,俗称挡土墙,其作用在于夯实基础、保持稳定。我们做群众工作,就是要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筑牢党的群众基础。工作中,党员干部要增强问题意识,善于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绝不能掩盖问题、回避矛盾。对于群众中的矛盾纠纷,要勇于正视、妥善化解,防止小纠纷演变成大矛盾,局部性问题扩散为群体性事件。要担当起社会和谐稳定的捍卫者、群众安居乐业的守卫者、群众利益的维护者、科学发展的推动者。

五是筑得好“河坎”。河坎是用来蓄积、规顺河流,防止洪水泛滥的设施。古人云,“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修好“河坎”,就是要加强正面宣传和教育,凝聚正能量,使群众始终成为党的力量源泉。我们要利用点多面广、贴近群众的优势,发扬大禹治水的精神,当好筑坝修堤、引导洪流的“河工”,引导群众树立法纪观念、增强公民意识,借助群众的力量促进化解矛盾纠纷、加强社会管理。

人民论坛:监督就是不信任吗?

面对“敲打”,或者诫勉谈话,一些干部心里有抵触情绪,认为这是对自己的一种不信任。在此心理作用下,很多监督“抹不开面子”,走走形式便罢,因而看起来很“刚性”,实则很无力。

监督就是不信任吗?或者说因为信任就不用监督吗?显然不是。

信任这是一家著名企业,所以就对其产品“免检”,即使抽检也是走过场。信任这是世界著名品牌,所以就放弃检测,一路绿灯。直到这些企业和品牌出了质量问题被曝光,被质问监管责任,才醒悟原来信任不能代替监督。从一些食品安全事件,到一些安全生产事故,这样的教训还少吗?

社会学家说,信任是为了简化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关系。的确,没有基本信任,社会举步维艰。有了高度信任,就可以节约社会成本,提高社会效率。而监督就需要付出社会成本,比如没有质量监督部门的例行检测,企业就可以节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是高度信任并不意味着就可以裁减掉监督这个成本。一旦放松监督,不管原来的信任度有多高,终究是会出问题,甚至会出大问题的。

“信任就意味着责任”,很多人这样表示。“社会的信任让自己更加承担责任”,一位企业家如是谈自己的创业经历。但这终究只是一种内在的自律,只对少数人起作用。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一旦失去监督这一外在的“他律”,他人的信任往往就不会转化为自己的责任,而更可能成为任意透支的“资本”。当下一些领域出现的社会“信任危机”,从根本上说正是因为这种信任没有实现负责任的转化反而被任意透支的结果。

信任对方并不必然意味着对方会担起责任,反而可能成为对方不负责任、滥用信任的发端。人们不信任某些专家发言,正是因为他滥用公众信任,而不对专业负责任;不信任某些企业和品牌质量,乃是因为它透支消费者的信任,而不对人们的健康负责任;不信任某些事件中的官员表态,多是因为他漠视百姓的信任,而不对群众的生命安全负责任。在这个意义上,希望得到他人信任,先从自己负责任开始。化解社会“信任危机”,应从增强责任意识开始。减少安全生产事故、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从强化监管责任开始。

一位工作多年的老编辑,曾经因为信任一个老作者,而放弃对文句的核查,后来发现文中竟有大段抄袭。由此他设定一条,不管是谁,都必有核查一环。有了这个“制度性”关口,还真防止了很多问题和差错的发生。生活中很多事实表明,不因信任而放弃监督检查的责任,就能把很多矛盾和问题化于无形。反之,责任事故、安全事故的发生,虽在自己意料之外,却必在情理之中。

没有监督的信任就是轻信,信任不是放弃监督的借口。监督不是故意“找茬”,而是一种制度关怀,更是提升信任质量的保障。从这个意义上说,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是一种信任前提下的监督,是对党员干部的深切爱护。正确认识这个监督,正确面对群众的意见建议,深入查摆和解决问题,我们这支队伍就会更纯洁,更牢靠。

人民日报评论员:“认真”才不走过场

持续一年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如何杜绝走过场、确保有成效?这是当前上上下下最为关切的问题。湖北省坚持省委主要领导带头,在“认真”上下功夫,认真搞学习、认真听意见、认真改问题,有效保证了教育实践活动朝着兴实招、求实效方向推进。这种做法及效果,值得深思。

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对于教育实践活动,中央领导反复强调,必须一把手带头,把自己摆进去,坚决防止搞形式、走过场。如何防止搞形式?湖北的实践告诉我们,一开始就得“认真”,要真学、真查、真摆、真改。思想要认真重视,领导要认真带头,制度要认真落实。要看得见扎扎实实的行动,找得出真真切切的问题,见得到实实在在的成效。

现实中也存在这样一种“认真”。看上去,该有的形式都有,应有的程序全走,说起来头头是道,发文件高度重视,花功夫制定计划,排时间学习讨论。然而,这些做法,因为缺乏思想认识上的真自觉、查摆问题时的真严格、边查边改中的真到位,最终时间花的不少,效果未必好。老百姓对此十分反感,讽刺为“轰轰烈烈搞活动,扎扎实实走程序,认认真真走过场。”

认真不认真,效果大不同。同样是查摆问题,真认真的领导,就会像湖北省委那样,拿出十足的诚意,“镜子照自己,真诚听意见”,举办15个征求意见座谈会,梳理出涉及省委常委班子和个人的问题100多个,边学边改,立查立改。走过场的单位,则流于形式、敷衍了事,以为座谈会一开,意见箱一摆,体会总结一写,就完成了任务。殊不知,你想应付,群众就会对付;你想走过场,群众就会来砸场。到头来,不仅难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更让群众寒了心,党的形象受了损。

毛泽东同志说过,共产党人最讲认真。对领导干部而言,“认真”不仅是一种态度作风,更体现一份政治觉悟。只有真正理解教育实践活动的必要性、迫切性,认真听意见,认真改问题,才能杜绝蜻蜓点水、敷衍了事,确保善始善终、善做善成。

新华日报:深化学习始终是教育实践活动金钥匙

把学习教育作为第一位任务,是开展好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活动愈深入,愈要深化学习,确保学习贯穿于整个活动始终。

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省委坚持正风先立学、治弊先醒脑,省领导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推荐的3本书,同时,向群众学,向一线学,向基层学,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参加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的部门单位,大兴学习之风,集中学、专题学、开门学,把个人学习与集中辅导结合起来,把专题学习和大讨论结合起来,把深化学习与查找问题结合起来,扎实推进了学习教育的深入和思想认识的提高。但是,在学习教育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有的学习失之于“浮”,仅限于书本发了、辅导作了、体会写了,没有真正入脑入心;有的学习失之于“虚”,没把问题带进去,没把自己摆进去;有的学习失之于“空”,联系实际不紧,交流互动不够,等等。

现在,教育实践活动正在由学习教育环节向查改问题环节深化。在环节的转换过程中,学习始终不能放松,而要同步深化,继续抓紧抓实,做到活动深化一步,学习深入一层。

学习深入一层,领导带头是关键。省委出台加强和改进领导干部学习的规定,进一步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各级领导干部要沉下心、坐得住,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习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好学善学乐学。一方面,坚持认认真真、原原本本地学,努力在吃透精神实质上下功夫,在领会精髓要义上下功夫,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各项部署和要求上来。另一方面,拜人民为师,放下架子,多接地气,做到干中学、学中干,汇聚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正能量。

学习深入一层,问题意识是导向。学习要有针对性,提高认识需要学习,查摆问题需要学习,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更需要学习。党员领导干部要密切联系实际,有的放矢,“自己缺什么、就要补什么”,“群众要什么、自己就要学什么”,带着解决问题的紧迫感去学,带着服务群众的责任心去学,在学习中不断增强科学发展、为民造福的本领。

学习深入一层,触及灵魂是根本。学而不思则罔,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思考自省的过程。深化学习,就是要从理想信念、宗旨意识入手提高思想认识,从党性修养、道德品行入手深挖思想根源,在学习中想清楚、弄明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这个根本问题。

学无止境,学贵有恒。不坚持不足以深化,不深化也无以坚持。全省上下要认真学、持久学、深入学,用学习的深化推进活动的深入,进而开阔胸襟,提升境界,在反对“四风”、密切联系群众上,思想更坚定、行动更自觉。

光明日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应做到“四有”

新形势下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既有其真理维度,也有鲜明的价值目标。真理维度表现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符合党的执政规律,是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完成党的执政使命的必然要求。价值目标则表现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应做到“四有”——“有根、有声、有信、有利”。

根深才能叶茂。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可以分为“寻根”“生根”和“扎根”三个关键环节。

“寻根”是指广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从思想深处弄清楚作风问题产生的根源,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重新认识群众的地位和作用。我们党之所以把群众路线视为生命线,正是因为党的历代领导集体都认识到,党一旦脱离群众,就会失去自己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就不可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和建设的成功。没有牢固的群众根基,没有坚定的群众立场,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党的执政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更无从谈起。“生根”是指不让群众路线教育“漂浮”于空中,要将党的群众路线这一重大理论创造内化为广大党员的思想观念和政治立场,植根于广大党员的内心深处和灵魂之中,并通过实践活动不断予以强化,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化和外化既相互统一又相互促进。“扎根”是指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的成功经验及方法予以认真总结概括,在党内建立系统化、规范化的约束制度,使教育的成果得以保存延续,形成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长效机制。

只有经过以上三个关键环节,广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才能始终把自己置身于人民群众之中,主动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不断从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中吸取养分,真正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用权不谋一己之私,为政不移公仆之心。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做到“有声”,即要通过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使群众能够有效参与和管理公共事务、自由表达利益诉求与观点意见,这是从机制上对社会公平作出的保障。实践中,应从以下两方面下功夫:

在公共事务处理、重大政策制订上,要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凡涉及民生的决策必须建立听证制度,凡涉及群众诉求关注的事项应建立ob欧宝体育投注、公示制度。官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就是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形式主义的要害在于贪图虚名、不务实效。官僚主义引发形式主义,形式主义助长官僚主义,二者容易导致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短期行为和不良心态。一些地方之所以存在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和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其原因就在于少数党员领导干部习惯凭主观想象和个人的狭隘经验作决策,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作风严重,而广大群众则在参与和管理公共事务方面“失声”。

要畅通和拓宽人民群众利益表达及诉求渠道,有效回应民众的利益诉求,切实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我党特别注重群众诉求表达机制的健全与完善,并通过建立信访制度,搭建了领导干部接待群众的沟通平台。此外,我党还注重发挥包括网络在内的大众传媒在表达群众利益诉求上的重要作用。但当前政府与群众互联互通的信息系统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一些党员干部对群众诉求或置若罔闻,或漠然处之,或消极应付,导致重点问题、热点问题和难点问题没有得到最终解决。因此,人民群众利益表达及诉求渠道还有待进一步拓宽,政务公开的事项有待进一步细化,群众利益诉求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做到“有信”,即通过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能够自觉将群众路线融入信仰体系,并以实际工作成效取信于民。

信仰可以分为团体信仰和个体信仰,团体信仰更多地表现为理性因素的可信,并成为意识形态的重要内容。群众路线一直是我党意识形态的中心线。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并在毛泽东思想中首次对群众路线作了完整表述。邓小平理论对社会主义的本质作了深刻的阐释,其中“共同富裕”要求我们党坚持以人民利益为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执行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出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即以人民群众为本,这都是党的群众路线的生动体现。

团体信仰对个人信仰具有激励和导向作用,但要转化为个人信仰还需个体的学习和体验。在集体组织学习之后,每个党员都必须在平时的工作中自我反思、自我提升、自我总结,将群众观点逐步日常化、生活化、常规化。与此同时,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绝不能“自弹自唱”,搞“体内循环”,其根本要求和价值旨归应是“务求实效,取信于民”。因此,必须在群众最不满意的具体问题上动真格。党员干部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上所存问题的解决效果,群众看得最清楚、感受最真切、评价最客观,这应当是我们当前解决问题的重点。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做到“有利”,即通过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引导广大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利益观、价值观与权力观,使得党群关系与干群关系得到明显改善,使广大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在利益。

利益的本质是一种社会关系,具有主体性、社会性、客观性和矛盾性等特征,是社会发展中最现实的存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利益斗争史。利益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范畴,又是一个关系重大的现实问题。在兼顾国家、集体利益的前提下,人民群众要求尽最大可能保护自身利益、实现自身利益,是完全正当的、合理的。毛泽东同志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则,就要使群众认识自己的利益,并且团结起来,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邓小平同志强调,“不讲多劳多得,不重视物质利益,对少数先进分子可以,对广大群众不行,一段时间可以,长期不行”。江泽民同志指出,“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最紧要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

在利益诉求凸显、收入和贫富差距明显拉大的背景下,利益冲突是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必须关注的核心内容,只有将关涉利益冲突的重大问题解决了,人们才会从内心深处拥护和认同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在革命战争年代,我党正是通过解决农民最关心的土地问题,调动起广大民众参与革命的热情,取得了革命的胜利。从一定意义上来说,群众路线就是实现群众利益的工作理念与工作路线。所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把工作视点对准现实生活,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现阶段,既要针对不同利益群体的利益诉求,建立健全以利益调节为核心的社会整合机制,把群众利益诉求纳入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又要从社会管理的“短板”入手,大力关注弱势群体、边缘群体的切实利益,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进而在最大程度上扩大党的阶级基础与群众基础。

通讯地址:上海市华山路1954号 邮编:200030 版权所有©欧宝app官方网站下载 浏览人数:738567 沪交ICP备2010842

Baidu
map